半秋半夏 处暑渐入秋
经历了炎热与酷暑,今天我们来到了“处暑”节气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“处”是终止的意思,表示炎热即将过去。处暑既不同于小暑、大暑、也不同于小寒、大寒节气,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。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”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;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;“禾乃登”的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。节令到了处暑,气温就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,逐日下降,已不再暑气逼人。从的天气特点来看,北方气温下降明显,每当冷空气过境,若空气干燥,往往带来刮风天气,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,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。每每风雨过后,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。故有:“一场秋雨(风)一场寒”之说。在南方,更容易感受到“秋老虎”。由于,副热带高压撤退得不够彻底,所以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,往往在处暑尾声,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,这就是名副其实的“秋老虎”。如果“出伏”以后继续出现“秋老虎”,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,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,需要警惕。在贵州,全省的气温也甩掉了前期的炎热,从省气候中心统计的1981年至2015年贵州9个地州市“处暑”节气的气温状况,全省平均气温为23度,其中铜仁25.2度为高,六盘水20度为低。全省高平均气温为28.2度,铜仁高突破30度,六盘水24.8度为低。节令的变化,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。古人留下了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,如“一场秋雨一场凉”,“立秋三场雨,麻布扇子高搁起,”“立秋处暑天气凉”、“处暑热不来”等,就是对“处暑”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。但总的来看,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大,降水少,空气湿度低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,咽干唇焦的燥症。因此,衣服不要加太多,忌捂,但也不能过凉。所以,此时节要注意防燥,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。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。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,就有开鬼门的仪式,直到月底关鬼门止,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。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,然后竖灯篙,放河灯招致孤魂;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,架设孤棚,穿插抢孤等行事,后以关鬼门结束。时至今日,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。放河灯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泛。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肖红《呼兰河传》中的一段文字,是这种习俗的好注脚:“七月十五是个鬼节;死了的冤魂怨鬼,不得托生,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,想托生,又找不着路。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,就得托生。”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,每年处暑期间,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,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,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,欢送渔民开船出海。2006年第九届开渔节,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。处暑吃鸭子老鸭味甘性凉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,做法也五花八门,有白切鸭、柠檬鸭、子姜鸭、烤鸭、荷叶鸭、核桃鸭等。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,一般处暑这天,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。泼水习俗在日本,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,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。此外,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。处暑过,暑气止,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,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。民间向来就有“七月八月看巧云”之说,其间就有“出游迎秋”之意。(文:李文娟杨春竹专家支持:张东海)
编辑: 天气网贵州站
联系我们
- 公司名称:张金特产网
- 联 系 人:刘女士
- 固定电话:4006606095
- 所在地区:湖北-潜江-张金镇
- 详细地址: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
- 邮政编码:433100
- 公司网址:http://zhjtcw.ml3.yl01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