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纪九十年代,五个来自安溪的茶人,带着安溪铁观音次走进长沙,他们挑着茶叶走街串巷,以“货郎担”的形式,一步步敲开了长沙市场的大门。从走街串巷吆喝卖茶,到举家扎根长沙开茶叶店,再到现如今200多家安溪茶叶店遍布城区,安溪茶人经过十余年的拼搏,已在长沙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在长沙大的茶叶市场—高桥大市场茶叶城,这里有三分之一的店铺是安溪人开的。他们不仅推广安溪铁观音,也经营本地人喜爱的黑茶、绿茶等多种茶叶。活跃在湖南茶市的安溪茶商,以聪明智慧和吃苦耐劳的姿态,为湖湘大地的发展繁荣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卖茶研茶传播茶文化的“茶教授”
第二批到长沙做茶叶生意的安溪人苏树林,回忆起1999年次远离家乡到长沙卖茶叶,他的话语里有辛酸,但更多的是自豪。彼时,安溪铁观音在当地茶市几乎是个空白。初来乍到的几个安溪年轻人没有租店铺,而是肩挑铁观音茶叶,在长沙走街串巷吆喝着推销。据苏树林回忆,很多当地人一听卖的是安溪铁观音,立即来了兴趣,在当时的长沙人印象中,安溪铁观音是优质茶叶的象征,这让苏树林很自豪。在确认苏树林和他的同伴们确实是地道的安溪人后,茶叶很快被抢购一空,还卖了好价钱。群策群力之下,安溪铁观音顺利进入了长沙市场。苏树林和他的老乡们,以“货郎担”的形象,叩开了湖南茶叶市场的大门。
回想起与湖南大龙头茶企(怡清源)的合作经历,苏树林不无得意。这家茶企,是湖南茶叶行业的品,在茶叶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。企业主要生产销售黑茶和绿茶,也经营乌龙茶,早在1999年,企业每天就能销售出5000公斤的人参乌龙茶。得知这家企业没有销售安溪铁观音,苏树林就主动送去铁观音的茶样,希望能争取到供货合作。哪知连续送了七次都石沉大海,对方没有丝毫回应。第八次去送茶样时,苏树林坚持守在会议室外等待老总,他自带茶具,当场泡茶请对方鉴赏,并告诉老总:“买了我的安溪铁观音,您一定不会后悔;如果今天还不开始卖安溪铁观音,三年后您一定后悔。”苏树林的坚持说服了老总,怡清源一次性买下了他所有的茶叶。果真如他所料,安溪铁观音得到了市场的烈呼应,这批安溪铁观音为企业带去了1000多万元的利润。而苏树林的耿直和坚定也打动了企业,15年来,直到今天,双方仍保持着稳固的合作。
到长沙之前,苏树林曾是个乡村教师。做了茶生意后,他开始钻研茶叶知识,“茶学问”在行业内小有名气,还被长沙当地的知名茶企请去授课,为企业员工教授茶叶知识。当地茶商茶人称他“苏教授”。为了讲好课,他到处查找资料编写教案,从茶叶概况、茶叶种植、制茶工艺到茶文化,内容丰富,生动有趣。随着课程推进,教案越写越多,逐渐形成了系统,后甚至写成了一本教科书!这本书他取名为《安溪茶文化》,因为书中以介绍安溪茶为主。在书的封面,苏树林很认真地写下“种茶制茶研究茶,学茶品茶传播茶”,这正是苏树林及众多漂泊在外的安溪茶人一直坚持的信条。
半间店铺起家的新生代茶人
王淞旭出生于1987年,他所经营的“南尧茗茶”茶行,恰好也是在1987年由他父亲创立。和许多从西坪走出去的茶叶世家一样,王淞旭兄弟五人都经营茶叶店,老大、老三和老幺在广州,他和二哥则在长沙。2002年,二哥王淞艺带着他来到长沙,开起家“南尧茗茶”。创业之初,他们只租得起半间店铺,店租还是分四次才交齐。而今天,长沙的“南尧茗茶”茶行已拓展到42家。长沙的喝茶人,无人不识“南尧茗茶”。
以王淞旭为代表的新一代安溪茶人,有着显著的特征:对市场嗅觉敏锐、对网络营销应用自如。这从王淞旭兄弟俩独树一帜的经营模式可见一斑。
产品“杂”,是许多企业的死穴,而王淞旭却把“杂”做成了特色。
走进南尧茗茶,犹如踏入一个茶叶大观园。乌龙茶、黑茶、黄茶、红茶、花茶……所有你能想到的各种茶类,都摆满了货架,琳琅满目。在长沙人看来,南尧茗茶店是一个茶叶自选超市,种类齐全,质量优良,价格亲民。有顾客来买黑茶,没挑到满意的,王淞旭立即推荐其他种类的茶叶,一轮介绍下来,顾客没买到黑茶,倒是带着一斤红茶满意而归。“湖南茶叶消费者的接受度高,他们乐于接受新茶种。”王淞旭解释。
在产品定位和销售渠道选择上,王淞旭的经营“杂”而有章法。他对市场做了严格细分,再以不同档次的品,去适应不同的市场。如低端品针对批发,中端品主销超市卖场,高端品主要零售等。目前,南尧茗茶拥有涵盖高、中、低端各种档次的众多品。王淞旭认为,安溪铁观音是发家之本,单一化经营是创业之初的必然选择。但当企业上了规模,有了稳固的发展后,就须大胆求变,通过多样化经营拓宽道路。
与老一辈的“拓荒者”不同,新一代安溪茶人的视野更广阔,想法更大胆。现在,王淞旭兄弟俩已不满足于茶叶生意,而是积在尝试跨界,经营会所餐厅、红木家具、酒行等,并且都有了很好的开始。这也让人们对安溪在外茶人的未来愈加充满信心。